云顶国际集团新闻中心
中广核:硬“核”云顶国际集团,领跑者
云顶国际集团,云顶国际集团,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新国企 中广核30周年”调研团,从碧波万顷的大亚湾之滨到福建宁德东海之畔,跨越山水,走访调研,实地感受硬“核”实力。
全国拥有十大核电基地,在运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3176万千瓦,占全国55%;在建16台核电机组,其中14台采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装机容量1940万千瓦,占全国34%;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运核电机组90%的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5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满分;已构建“6+1”产业体系,业务覆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核技术应用、数字化、科技型环保、产业金融等领域;清洁能源在运在建装机规模已超1.1亿千瓦,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
起步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中国广核集团,从大亚湾出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从跟跑到领跑,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广核人披荆斩棘,蹚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中国核电自主发展之路。
在湛蓝的海湾旁,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静静矗立,见证着30年来我国核电跨越式发展的沧桑巨变。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蓬勃发展。然而,与发展速度相悖的是广东省能源短缺、电力紧张问题日益凸显。破解能用困局已成为广东省的燃眉之急。
197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宣布,中国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由此揭开了我国核电高起点起步的序幕。
作为改革开放标志性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历经7年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投入商业运行,我国核电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30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核电的重要地标,每天,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从这里输往粤港。
从2007年开始,陆续建设红沿河、宁德、阳江、台山、防城港等核电项目,核电规模化建设,布局全国,同时开发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024年,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二期工程高质量投产,朝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从大亚湾建设之日起,中广核就非常重视核电技术及设备的国产化。然而,彼时大亚湾核电站的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仅为1%,连大宗材料如钢筋、水泥、瓷砖都要进口。
在国内企业实力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中广核据理力争,安排相关施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进行学习。1997年开始建设岭澳一期核电站时,还是外方设备总包采购,但中广核利用中方设备采购分包的机会,有意识地推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承担核电设备的部分国内采购,一举使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
到2005年建设岭澳二期核电站,中广核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两台机组国产化率达到64%。“中国制造”在核电领域以“岭澳二期”项目为依托,出色完成了令人瞩目的核电设备自主化、国产化进程的历史性跨越。而且,岭澳二期首次实现了以蒸汽发生器为标志的百万级核电站主设备的国产化。
此后,我国核电产业开始了规模化发展,中广核联合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国内核电建设的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从中广核红沿河1号机组的75%,到阳江核电5、6号机组的85%,再到自主三代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的接近90%,一条较为完整、颇具实力的核电发展产业链在中国铸就。
40余年来,中广核依托20多台机组的核电建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我国核电产业链融通共链行动。带动5400多家核电产业链企业参与“华龙一号”建设,联合产业链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核电设备国产化研发,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华龙一号”已具备核电整机装备100%国产化能力,有力促进我国核电产业链韧性和实力的提升。有效控制核电“卡脖子”风险,设备国产化“十大专项”圆满收官,80余项研发成果实现应用。
位于深圳龙岗的中广核龙岗实验基地,外部看起来与周边建筑无异,走进去,里面却大有乾坤。
反应堆整体水力学实验、反应堆热工实验、燃料组件流致振动验证实验、控制棒驱动线实验、燃料组件力学实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安全系统实验、华龙一号反应堆IVR实验……调研团走进实验室就被密集分布的三层楼高铁架台所震撼。
“中广核龙岗实验基地是中国广核集团核能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广核集团自主投资建设的满足我国自主核电堆型研发、核燃料研发需要的反应堆工程实验基地,也是广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广核研究院实验所副所长苏前华说。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多年来,中广核坚持将科技规划与业务规划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并提出科技创新“引领计划”,包括4大发展方向和13大重点方向,涵盖核电、核燃料、新能源和核技术四大业务领域,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广核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在一批重点项目、关键领域屡屡实现重要突破。
持续的创新投入,中广核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科研成果。除“华龙一号”技术外,中广核还成功研发了中国首个核电站“神经中枢”——数字仪控平台“和睦系统”。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5个拥有此类技术的国家,目前已在国内多个新建核电项目中应用,实现多技术、多堆型的应用覆盖。
同时,中广核还完成了自主先进核燃料组件、离子体处理固废技术研发、电子束处理污水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如今,中广核正全力打造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及先进核电原创技术策源地,在先进堆型研发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埋头创新。
三十而立,中广核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能领先企业的征途上,步履铿锵。 (撰文:王莉)
大亚湾核电基地(含大亚湾、岭澳一期、岭澳二期3座电站)拥有6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12万千瓦。大亚湾1号机组于1987年8月7日开工建设,1994年2月1日商运;2003年1月8日,岭澳一期商运;2011年8月7日,岭澳二期商运。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约80%电量供给香港,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大亚湾核电基地在国际核电安全业绩挑战赛中累计获39项次第一名,是全球获冠军数量最多的核电基地。
大亚湾基地附近生活着200多种野生动植物,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石珊瑚种类15种。
阳江核电基地拥有6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651.6万千瓦( 6ⅹ108.6万千瓦)。1号机组于2008年12月16日开工,6号机组于2019年7月24日建成商运云顶国际集团,。3、4号机组获得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第十九届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阳江核电是落实我国核电“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项目,国务院一次核准建设6台核电机组。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神经中枢”和睦系统(DCS),首次应用在阳江核电5号机组。
台山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核电机组,已建成投产两台EPR机组,装机容量350万千瓦(2ⅹ175万千瓦)。1号机组于2009年12月12日开工,2018年12月13日商运。2号机组于2010年4月15日开工,2019年9月7日商运。
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是中国首个一次同时核准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核电项目。
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是中国首个一次同时核准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核电项目。
每年夏季,红沿河核电基地内的波斯菊、薰衣草盛开,形成一片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格桑花海。
宁德核电基地当前拥有4台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435万千瓦(4ⅹ108.9万千瓦)。1号机组于2008年2月18号开工、2013年4月15日商运,此后以每年投产1台的速度,在2016年7月21号实现4台机组全部投运。
2023年7月31日,5、6号机组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核准,2024年7月28日,宁德核电5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宁德核电基地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保障。宁德核电基地内完好保留200多亩原始白茶,是一座拥有生态茶园的核电站。
防城港核电基地规划分期建设6台核电机组,目前已建成投产4台机组,装机容量达452万千瓦( 2ⅹ108万千瓦+2ⅹ118万千瓦)。
二期工程建设2台自主三代“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装机容量236万千瓦(2ⅹ118万千瓦)。作为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项目,二期已于2024年5月25日全面建成。防城港核电基地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核电项目云顶国际集团,。3号机组是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机组,创造了三代核电“4个零”投产纪录。
太平岭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自主三代“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开工建设,装机容量达240.4万千瓦( 2ⅹ120.2万千瓦)。2021年,太平岭核电被中国能源研究会认定为“生态核电建设示范基地”。2023年12月29日,太平岭核电二期3、4号机组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核准。
三澳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自主三代“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机组。1、2号机组主体工程分别于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装机容量达242万千瓦( 2ⅹ121万千瓦),三澳核电3、4号机组于2024年8月19日获国家核准。
陆丰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其中1、2号机组采用AP1000技术,5、6号机组采用自主三代“华龙一号”核电技术。5、6号机组分别于2022年9月8日、2023年8月26日开工建设,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 2ⅹ120万千瓦)。陆丰核电1、2号机组于2024年8月19日获国家核准。
广东陆丰核电基地是粤东地区首个核电基地,有望在促进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8月26日,陆丰核电项目6号机组开工,项目进入“双龙腾飞”的建设局面。
招远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自主三代“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招远核电1、2号机组于2024年8月19日获国家核准。